温州大学 院长信箱 党外人士建言献策信箱
笔墨与心灵,总有一场不期而遇。当初冬的薄霜悄然攀上窗棂,我们选择不以沉默回应寒冷,而是以丹青为媒,以温度计为尺,在一方天地间,度量并描绘内心的万千气象。11月16日下午1点半,党员之家A309教室被一种温暖的喧嚣所填满。这里正进行的,不只是一场社团活动,更是一场心灵与冬日的初次对话。由野逸书画协会与心理协会联手打造的“立冬心理温度计”活动,让这个本该万物收藏的节气,变成了情绪与创意欣然“登场”的舞台。 活动的序幕,由一面巨大的“心理温度计”展板拉开。它不像普通的温度计测量气温,而是测量着每一位到场同学内心的“天气”。同学们用不同颜色的贴纸,在“平静”、“温暖”、“期待”甚至“些许寒凉”的情绪刻度上,标记下自己此刻的心情。这个简单的动作,如同一次无声的问候,让内心的感受被看见、被接纳。 随着情绪被“激活”,现场便进入了创作的河流。心理协会的同学们铺开画纸,他们的主题是“我心中的立冬”。笔下流淌出的,不再是抽象的节气概念,而是具象的生活与情感:可能是记忆中一碗冒着热气的汤圆,是窗外一棵树叶落尽的梧桐,又或是想象中一场还未落下的初雪。每一笔色彩,都是心事的映照。 与此同时,野逸书画协会的同学们则以笔墨回应着古意。宣纸上,毛笔行走如龙,“冻笔新诗懒写,寒炉美酒时温”的诗句与枝头寒梅、水中残荷相映成趣。他们用传承千年的笔法,为现场注入了一份沉静而风雅的底蕴,仿佛在与古代的文人墨客隔空唱和。 当个人的画作与集体的书法在展板上汇聚,活动进入了最温暖的分享环节。同学们围站在一起,讲述作品背后的心情故事。有人因一幅画而结识了有相似感受的新朋友,有人因一句诗而产生了深深的共鸣。笑声与掌声此起彼伏,艺术的表达在此刻成为了连接彼此的桥梁,驱散了冬日的微寒。 来源:温州大学野逸书画协会
笔墨与心灵,总有一场不期而遇。当初冬的薄霜悄然攀上窗棂,我们选择不以沉默回应寒冷,而是以丹青为媒,以温度计为尺,在一方天地间,度量并描绘内心的万千气象。11月16日下午1点半,党员之家A309教室被一种温暖的喧嚣所填满。这里正进行的,不只是一场社团活动,更是一场心灵与冬日的初次对话。由野逸书画协会与心理协会联手打造的“立冬心理温度计”活动,让这个本该万物收藏的节气,变成了情绪与创意欣然“登场”的舞台。
活动的序幕,由一面巨大的“心理温度计”展板拉开。它不像普通的温度计测量气温,而是测量着每一位到场同学内心的“天气”。同学们用不同颜色的贴纸,在“平静”、“温暖”、“期待”甚至“些许寒凉”的情绪刻度上,标记下自己此刻的心情。这个简单的动作,如同一次无声的问候,让内心的感受被看见、被接纳。
随着情绪被“激活”,现场便进入了创作的河流。心理协会的同学们铺开画纸,他们的主题是“我心中的立冬”。笔下流淌出的,不再是抽象的节气概念,而是具象的生活与情感:可能是记忆中一碗冒着热气的汤圆,是窗外一棵树叶落尽的梧桐,又或是想象中一场还未落下的初雪。每一笔色彩,都是心事的映照。
与此同时,野逸书画协会的同学们则以笔墨回应着古意。宣纸上,毛笔行走如龙,“冻笔新诗懒写,寒炉美酒时温”的诗句与枝头寒梅、水中残荷相映成趣。他们用传承千年的笔法,为现场注入了一份沉静而风雅的底蕴,仿佛在与古代的文人墨客隔空唱和。
当个人的画作与集体的书法在展板上汇聚,活动进入了最温暖的分享环节。同学们围站在一起,讲述作品背后的心情故事。有人因一幅画而结识了有相似感受的新朋友,有人因一句诗而产生了深深的共鸣。笑声与掌声此起彼伏,艺术的表达在此刻成为了连接彼此的桥梁,驱散了冬日的微寒。
来源:温州大学野逸书画协会